于谦之死:保卫京城的于谦最后是怎么死的?
于谦,明朝明英宗时期的名臣,是他在明英宗被俘虏后力挽狂澜拯救京城百姓与水火之中,可是,就只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却没捞到一个好下场。据记载,明英宗复辟的当日,于谦被下狱。第六天,也就是天顺元年正月二十三日,于谦被问斩。
这应了那句老话好人不长命,知道于谦是死于谁的手中吗?以下文章将为您揭晓。
保卫京城的于谦最后是怎么死的?
据记载,天顺元年正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公元1457年于谦同斩于市,据说其罪名是谋逆,被判凌迟。
抄家时,让陷害他的石亨、徐珵等失望的是,这位位高权重的重臣,家里竟然没有多余的东西,不要说奇珍异宝了。锦衣卫发现,上首的一间正屋紧锁着,打开后看到的,只有代宗皇帝赐予的蟒袍和宝剑。而在于谦死后不到一年,由石亨推荐取代于谦为兵部尚书的陈汝言获罪,抄家时却是“赃累巨万。”
于谦有“救时宰相”之称。明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六日,英宗皇帝朱祁镇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俘虏,史称“土木之变”。消息传到北京的第二日,紫金殿上人心汹汹,朝廷大臣哭作一团,刚刚被皇太后任命的监国郕王朱祁钰不知如何是好。群臣廷议战守,自称精通星象的侍讲徐珵进言,从星象来看还是以退为好,应将国都由北京迁往南京。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立即予以反驳,他厉声说:“主张南迁的,该斩!京师是天下根本,一旦南迁,就意味着失败,应该还记得宋室南渡的事吧!”他的主张受到郕王的肯定和众多主战派大臣的赞同。
但战可不是说着玩的,明廷新败,京师五十万劲甲精骑在土木堡损失殆尽,所剩疲卒羸马不及十万,人心惶惶,上下不稳。怎么能够抗衡刚刚得胜的蒙古瓦剌的铁骑呢?况且,瓦剌首领也先自恃有大明皇帝做人质,可谓是“以战不败,以和可成”,和战的主动权握在也先手中。
为了战胜瓦剌的进贡,于谦竭尽了最大的努力。采取了一系列政治、军事措施。军事上,明廷的主要军事将领包括兵部尚书都在土木之役中战死,京中不仅缺乏精兵,也缺乏战将。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后,推荐石亨总领京营兵马。石亨原为大同左参将,土木堡战役前,石亨在大同阳和口大战中兵败逃回,被贬官下狱。但石亨骁勇,所以于谦特请朱祁钰起用石亨。同时,于谦还建议褒奖和推荐杨洪等一批军事将领。并从各地抽调兵马,充实京师。政治上,在群臣的推戴下,朱祁钰于九月初六日做了皇帝,遥尊英宗为太上皇。拆掉了也先手中的王牌。
消息传到瓦剌大营,也先大为震怒。本以为英宗这一奇货可居,却不料被明廷识破,另立皇帝,失去利用价值。也先一面派使臣向明廷书面威胁,一面纠集兵马再次入寇。明廷也没有示弱,回复说:“中国已立皇帝,我朝兵甲众盛,足以抗御你们的进攻。”
十月,也先挟持英宗气势汹汹经紫荆关进围北京,决战五天后,没有得利,再次挟持英宗出紫荆关,回到塞外大本营。明廷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胜利。在北京保卫战筹划和进行的日子里,于谦常常是不回家,睡觉不脱衣服。
北京保卫战的胜利,让也先以挟持英宗赢战明廷的企图遭到失败。不仅使明廷免遭靖康之后南宋那样的被动局面的出现,也为促成英宗的回京创造了条件。“土木之变”特别是北京保卫战之后,于谦提出了“社稷为上,君次之”的口号,及时破除了也先挟持英宗在大同等地招摇的阴谋。而在与明廷的决裂和对垒中,同样也使瓦剌失去了更多通过交往可以得到的利益。景泰元年七月,也先在内外压力和利益权衡下,决定送英宗回北京。